请启用Javascript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~
品创智能
0755-3394 2933
在线咨询
演示申请
武汉医院无接触服务平台的幕后英雄:一支让就医更安全的开发团队
武汉医院无接触服务平台的幕后英雄:一支让就医更安全的开发团队

本文揭秘武汉市医院无接触服务平台背后的开发团队,讲述他们如何用技术重构就医流程,在特殊时期为市民筑起安全防线。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落地,这支队伍用代码书写了医疗服务的温度。

武汉医院无接触服务平台的幕后英雄:一支让就医更安全的开发团队## 一支键盘上的"医疗队"

2020年那个特殊的春天,武汉某三甲医院信息科主任老李盯着门诊大厅的监控画面,手指在键盘上无意识地敲击着。排队挂号的人群像压缩饼干般挤在一起,每个人脸上都戴着口罩,但眼神里的不安藏不住——"这样不行,得让患者少接触"。这个念头成了武汉首批医院无接触服务平台的起点。


需求比代码更复杂

开发组最初只有7个人:3个后端开发、2个前端、1个产品经理,外加老李这个"医疗需求翻译官"。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不是技术,而是如何把"减少接触"这个模糊概念拆解成具体功能。

"就像做手术前的方案讨论",主程小王回忆道,"我们画了完整的就医动线图:从扫码进院到取药离院,共17个接触点。最后决定先砍掉最危险的三个——挂号窗口、缴费窗口和检查报告打印机。"


技术选型的"急诊思维"

时间不等人,团队选择了最务实的方案:

  • 用微信小程序作入口(用户不用装新APP)
  • 对接原有HIS系统(避免数据孤岛)
  • 开发电子凭证系统(替代纸质单据)

"这就像急诊用药,不求最新颖,但求最稳妥",负责架构的小张说。他们甚至给打印机开发了"声波取件"功能——患者手机播放特定频率声波,打印机自动吐报告,全程不用触屏。


上线那天的"系统高烧"

首日上线就迎来流量洪峰。早上8点,并发请求直接冲垮了负载均衡,小程序卡得像老式拨号上网。团队紧急启动"熔断方案":

  1. 临时启用云端弹性扩容
  2. 把预约功能拆分成独立微服务
  3. 给老年患者保留电话预约通道

"那天我们喝了27杯咖啡",测试工程师小林笑着比划,"但看到护士站不再人挤人,值了。"


那些意想不到的"并发症"

  • 有患者以为"无接触"是无人医院,到了大门不敢进
  • 老年用户总忘记点击"确认就诊",导致号源浪费
  • 医生习惯手写病历,电子签名总被系统拒识

团队不得不在每个环节加入"防呆设计":自动播报操作指引的智能语音、带放大镜功能的界面、能识别医生潦草签名的AI模块。


数据背后的温度

平台运行半年后,一组数据特别亮眼:

  • 门诊交叉感染率下降62%
  • 平均就诊时间缩短38分钟
  • 80岁以上老人使用率增长210%(因新增了子女代预约功能)

但最让团队触动的是护士长的反馈:"现在能看清每个患者的全脸了,以前只能看见口罩上面的眼睛。"


代码之外的故事

疫情期间,有个程序员在封控小区里远程联调。某天调试到凌晨三点,突然收到邻居的微信:"能帮我母亲挂个明天的号吗?"他这才发现,自己写的代码正在帮助一墙之隔的人。


未来不是无接触,而是更人性

现在的平台已进化到3.0版本:

  • 用室内导航技术实现"就医绿波带"(自动规划最少人流的路线)
  • 检查报告生成时自动打马赛克(保护隐私)
  • 取药窗口的机械臂会按药品易碎程度调整抓取力度

"技术终归是工具",老李在项目总结会上说,"我们不是在消灭接触,而是在重建更有安全感的连接。"

解决方案-
云端医服
康美网络医院
康美网络医院
康美药业

为重塑传统就医用药体验而生的O2O移动医疗平台,通过整合互联网技术、现代物流配送、传统中药炮制工艺以...

远程会诊在线问诊远程预约挂号
医疗行业客户顾问
医疗软件定制专家
李医明,医疗行业资深顾问,15年行业经验,深谙医疗业务流程与痛点,洞察行业趋势,兼具医疗业务与软件定制开
在线咨询
医疗行业客户顾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