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佛山市医院无接触服务平台的幕后英雄
一、当医院遇上疫情:一个迫在眉睫的需求
2020年初,新冠疫情突然爆发。佛山市某三甲医院的挂号大厅里,排队的人群摩肩接踵——这场景让医院信息科的王主任夜不能寐。
"那时候每天上班都提心吊胆,生怕医院成为疫情传播的场所。"王主任回忆道。传统的就医流程中,挂号、缴费、取报告...每个环节都意味着人员聚集和接触风险。
二、临时组建的"特种部队"
2月15日,医院领导班子开了个紧急会议。会议结束时,院长拍板:"必须在一周内上线无接触服务平台!"
这支临时组建的开发团队堪称"杂牌军":
- 3名医院信息科工程师
- 2名外包公司程序员
- 1名刚毕业的UI设计师
- 还有2位临床科室抽调的医生当"产品经理"
"我们连需求文档都没时间写,直接在会议室白板上画流程图。"团队负责人李工笑着说。
三、与时间赛跑的七个昼夜
开发过程像在打仗:
- 第一天:确定核心功能——在线挂号、电子缴费、报告查询
- 第三天:第一批接口出现严重性能问题,服务器差点崩溃
- 第五天:医生用户试用后吐槽"操作反人类",全部推倒重来
- 第七天凌晨:最后一个bug修复完成,系统准时上线
最让团队自豪的是,他们创新性地解决了老年人使用难题:
- 开发了"子女代预约"功能
- 接入了粤语语音引导
- 在每个科室放置了操作指引二维码
四、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
平台上线后,效果远超预期:
- 门诊大厅人流量下降62%
- 单次就诊时间平均缩短25分钟
- 意外收获了"投诉量下降"的附加好处
但更大的惊喜在后面——疫情平稳后,这个"应急产物"不仅没被弃用,反而进化成了医院的"数字新基建"。
五、从临时项目到长期服务的蜕变
现在的无接触服务平台已经迭代到3.0版本,新增了:
- 智能分诊导诊
- 用药提醒服务
- 检查预约智能排队
- 慢病管理模块
"我们不再是简单的工具开发者,而是医疗服务重构者。"李工这样定义团队的转变。
六、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
- 有位程序员在开发期间妻子临产,他只在医院陪护了6小时就回来加班
- UI设计师小张为了测试老年人使用体验,专门去老年大学"卧底"两周
- 最受欢迎的"报告解读"功能,源自一位患者随口说的"看不懂医学术语"
七、给其他医疗机构的建议
- 不要追求大而全:从最痛的痛点入手
- 让临床人员深度参与:医生护士才是最懂需求的人
- 预留扩展空间:我们的架构现在还能支撑新功能加入
- 重视用户教育:再好的系统没人用也是白搭
八、未来已来:医疗服务的数字化转型
这支团队现在有了新目标——打造"无围墙医院"。通过5G、物联网等技术,让医疗服务突破物理空间限制。
"我们正在试验居家检验设备对接平台,以后慢性病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常规检查。"谈到未来,团队成员眼里闪着光。
这场始于疫情危机的数字化转型,正在重塑佛山市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。而背后这支"杂牌军",用代码书写着医疗创新的新篇章。